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快讯  >  正文
学院快讯

“社交媒体与后传播社会”学术研讨会暨吉林省传播学会2019年年会在吉林大学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19-12-23 作者: 点击:

本网消息1221日,社交媒体与后传播社会学术研讨会暨吉林省传播学会2019年年会在吉林大学鼎新图书馆4楼多功能厅成功召开,会议由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吉林省传播学会共同主办。来自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辽宁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黑龙江广播电视台等20多家省内外高校及新闻单位的80余名专家学者和百余名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论坛。开幕式由吉林省传播学会副会长、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系主任刘坚教授主持。会议开始前全体与会人员起立,对逝世的吉林省传播学会创始人、首任会长吕钦文先生表达深切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

吉林省社科联学会处副处长刘鸿雁、吉林省广告协会会长刘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董汉良、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巍,吉林省传播学会会长、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系主任黄也平教授,吉林省传播学会副会长、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刘鸣筝教授,吉林省传播学会副会长、图们江国际合作学会常务副会长徐青民高级编辑,吉林省传播学会副会长、吉林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关众教授,吉林省传播学会副会长、长春理工大学LEJING SPORTS院长杨燕翎教授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吉林省传播学会会长黄也平教授作了学会年度报告。

吉林省社科联学会处副处长刘鸿雁在致辞中指出,本届学术年会紧扣时代社会发展脉搏,从传媒新格局和传播新形态的角度研究探索社会文化关系及文化变迁,对进一步繁荣社科学术,促进我省学术发展将产生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吉林省广告协会会长刘丽在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的议题非常好。与传统的传播不同,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社会的传播形态已经发生了极其巨大的变化。新传播不仅带来了社会的新交流,而且也带来了不断创新的社会传播形态。这种新变化,为吉林省的广告传播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挑战,也带来了新机遇。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董汉良在致辞中强调,这些年来,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传播格局与传播形态,传播领域呈现社交化、移动化、智能化、视频化等趋势。其影响力渗透到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引发社会关系与社会文化的变迁,有关社交媒体的研究也成为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在这种背景下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吉林省传播学会共同举办“社交媒体与后传播社会”学术研讨会非常及时也非常重要。本次学术研讨会为新闻与传播学师生搭建了学术交流的平台,活跃了新闻与传播学术氛围,激发了学者们的学术热情,推动新闻与传播学科的学术交流走向一个新的阶段。

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巍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大会研讨的主题是“社交媒体与后传播社会”,这个主题很好,本次大会的召开,无疑是具有学术前沿性的,无论对于丰富和完善新闻传播学科的理论体系、话语体系,还是促进新闻传播实践的科学稳步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刘鸣筝教授在致辞中认为,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社交媒体时代,进入了全新的大数据时代。新技术不断推进传播事业迈向新的起点,传播技术的革新使传播学研究和传播学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信息获取的便捷化、精准化与科学化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迫切的去发掘社会传播现象的本质,探究社会传播运行的规律。

吉林省传播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大勇教授主持了大会主题发言,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系主任刘坚教授、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张淑燕教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院长助理江根源副教授分别以《后传播时代的媒介文化构建》《东北网络主播形象表现的影响研究》《媒介建构现实:范式、范畴和命题》进行了主题发言。

刘坚教授从媒介文化的意义和视角出发,以后传播时代媒介现实关系的重构、后传播时代媒介传播地位的变化、后传播时代媒介信息活动的多元化三个方面为内容,阐释了后传播时代的媒介现象。他认为,我们的思考从后传播时代的媒介现象开始,还需要考察后传播时代的媒介意识形态,在这个基础上阐释后传播时代的媒介文化,这是传播研究者的历史任务。

张淑燕教授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改善东北主播形象进行了思考。她认为,东北主播的形象展现带来的影响积极面多于消极面,但积极面给受众留下的印象与以往东北人的固有刻板印象基本相符,缺少具有时代气息的东北人精神面貌的反映;消极面的展现使受众仍然把东北人与低俗、暴躁、炫耀、落后等负面特征联系到一起。因此,有必要采取行动,规避其低俗的直播行为,改善其不良的、陈旧的形象展示,引导其打造、输出更为积极的、多样化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形象。

江根源博士阐述了媒介建构思想研究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方法。他提出媒介建构思潮在网络研究中的展望,根据媒介建构思想的基本原则,涉及媒介建构内容的网络研究将集中于数字媒介维度、网络受众维度、媒介社会生态、社会化媒介使用等重要主题。

随着社交媒体影响力的进一步扩散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我们已迈入一个以社交化传播机制为主导的“后传播”社会,这改变着传统的信息生产方式、传播方式、话语方式等。因此,本次学术研讨会以社交媒体与后传播社会为主题,共有5个分论坛,分设2个教师分论坛、4场教师专场,3个研究生分论坛、9场研究生专场研讨。论题涉及后传播社会的新闻教育与话语方式变革、后传播社会与媒介生产、后传播社会与内容生产模式的变迁、社交媒介与互联网的参与文化、后传播社会的媒介使用与亚文化传播等方面。

年会开幕前,召开了吉林省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会,增补了吉林省传播学会理事会人员,吉林省传播学会副会长徐青民在开幕式上公布了理事会增补人员名单。

当日下午在东荣大厦5个分论坛上,各位与会专家学者、研究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对当下技术进步所形成的传媒新格局与传播新形态,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关系与社会文化的变迁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反思。(于淼淼 文/郑丽 王馨霖 韩月 董子超 摄影)